(资料图片)
天津北方网讯:“在充满光荣和梦想的新征程上,长城是中国龙的脊梁,是再出发的营垒,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纽带。”这是著名词作家屈塬写在《长城》题记中的一句话。屈塬表示,他在《长城》中并没有考虑太多艺术创作的逻辑,而是作为一个中国人真情流露、自然而然地写出了自己的感动。
在屈塬创作的词中,长城从两千余年前的筑城延伸到新时代,在巨大的时间跨度中,既写出有形的长城,又写出无形的长城。他说:“长城是真实存在的,但我更多的是在写中国人意念、精神、文化和血脉里的长城。这种虚拟的长城可能比现实的长城意义更大。”屈塬说,长城带给他的是积淀已久的感动,这种感动既连接着他与作曲家,也连接着创作者与观众。他说:“艺术创作要先感动自己,才能感动他人。我写出的就是我心里的《长城》。”
在屈塬眼中,《长城》是诗与乐铸就的“长城”,文字是砖石,音乐则将砖石调动积累起来,再通过造型和走向的设计使作品成为“立”起来的“长城”。具体到词的创作,他坚守两条原则,一是没有现实观照的《长城》是没有意义的,二是没有思辨色彩的《长城》是没有价值的。在作品中,他一方面写出体现长城居安思危意义的第七乐章《风云没有远去》等观照现实之处,另一方面不仅写长城代表的辉煌与壮美,也写长城代表的苦难与屈辱,使作品具有了哲思的深度。
谈到此次首演音乐会,屈塬难掩内心的激动:“《长城》首演的整体效果超出了我们主创的预期。天津观众的素质非常高,所有的掌声都‘踩’对了‘点’。”
此次演出适逢2023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在津举办,屈塬认为这为《长城》赋予了一层国际性的意义。他说:“长城是我们对外开放交流的象征,作品中有一个乐章《一根蚕丝有多长》写的是丝绸之路,它和长城一柔一刚,是我们文化实力的延伸。我希望世界各地的观众都听到《长城》,用耳朵和心接近我们的长城、感受我们的长城。”(津云新闻编辑邓坤伟)